轰隆隆……轰隆隆……今年7月,广元迎来大雨倾盆,天空好似撕裂了一般,往地上狂泻雨水。与暴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街上行走的人们,大家淡定的穿梭在雨中,耳畔传来的是对天气的议论,并无对雨季的吐槽。
为何?
作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国家级示范市,广元的老百姓已告别了“湿鞋”的烦恼,这里地面好似会“喝水”一般,每逢下雨天都会将雨水统统吞进“肚子”。
目前,全市212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完工率达83%,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
以市情为中心,广元海绵城市建设获老百姓点赞
我市中心城区建成面积70.67平方公里,有着“四山四水筑一城”的独特格局,属于典型的山地河谷型走廊城市。
通过实践探索,我市科学确立了“建设全国山地河谷型海绵示范城市”总目标,以坚持“山城水统筹治理、人城水相融共生”的理念,全力保障水安全、优化水生态、改善水环境、用好水资源,让群众共建海绵之城、共享海绵之利。
“以前一下雨坑洼处都是积水,现在铺上透水砖,路面很快就干爽了,完全不影响我们出来遛弯。”提及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福利,利州区东坝街道苴国社区市民杜佳打开了话匣子。
两年多以来,我市通过构建“外挡内拦、分级调蓄、蓄排结合”的防洪排涝体系,明确中心城区汇入嘉陵江干流的26条山洪河道防山洪标准达到 20年一遇,其他42条达到10年一遇。分区施策开展源头地块海绵化改造和建设,有效控制径流外排水量和峰值流量。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通过城市竖向调整、雨水管渠、雨水调蓄设施、蓄排结合,补齐雨水设施短板,优化超标应急管理措施,“一点一策”整治易涝片区,有效缓解城市内涝。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系统实施‘六大工程’,力争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创新为核心,探索形成海绵城市建设广元路径
2023年12月1日起,《广元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的实施,将为广元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而与该《条例》相互依存的还有《广元市海绵城市建设专篇设计收费参考标准》《广元市海绵城市设施运行维护预算定额(试行)》,有效解决了我市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系统干”“科学干”“持续干”等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为此,我市依托中国市政华北院、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建立了广元市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库,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专家指导,参与海绵城市建设课题研究、重大项目海绵城市建设专篇设计,为建设全国山地河谷型海绵示范城市献智献力。
依托市属国企设计单位,建立海绵城市技术研究中心,培养40余人的海绵城市专篇设计核心团队,对参与施工的70多支队伍1100余人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培训,旨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同时,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切入点,深挖海绵产业潜力,发展成较为完善的海绵产业体系,培育生产环保型透水材料、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备等本土企业10余家,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与海绵产业发展互促共进。
以人民为根本,不断提升海绵“幸福指数”
得益于海绵城市建设,居住于广元的百姓对于城市的变化不仅肉眼可见,且惊喜满满。
通过实施排水防涝、雨洪通道、雨污管网、海绵小区、海绵道路、新型绿化“六大工程”,我市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干一片成一片、美一片、示范一片。
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89个“海绵小区”、58条“海绵道路”改造,并通过照明、供水、强弱电、燃气等基础设施改造,有效改善居住条件。
今年8月,四川南河国家湿地公园经过4个月改造升级后,开始正式对外开放。该公园将海绵理念注入公园改造之中,修建了山顶蓄水湖,蓄滞水后由排水灌渠分水至景观多塘、生态水沟,为景观用水持续提供水源供给。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确保一江清水出广元”。为此,我市以优化城市水生态为切入点,深入实施雨污管网提升改造等项目。目前已完成19条黑臭水体治理,城市消除黑臭水体比例达100%;透水铺装面积53万平方米,削减道路面源污染40%,雨水资源化利用量40.16 万吨,保证了嘉陵江、南河水质长期稳定在II类以上。
“海绵校园”试点校之一的利州区东城实验小学对校内的排水系统、铺装、植物等进行改造提升,改变了以前雨污混流、管道交错的现象。
“下一步,我市将在加快项目建设、强化过程管控、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做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国家级示范市建设‘后半篇’文章。”展望未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以赴做好海绵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将海绵城市建设福利惠及每一位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