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总是弥漫着丰收的味道。
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白叶一号”茶苗落户青川已建成投产1500亩茶园,辐射带动了沙州、关庄、瓦砾等9个乡镇18个村663户致富增收。
搭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上天的昭化“王家贡米”综合产值突破10亿,早稻已进入成熟期,收割机的轰鸣声正悦耳。
放眼如今的广元大地,新时代新画卷上,长期辛勤耕耘的新农人笑容灿烂,山林田野流金的新农业态势喜人,处处文明美丽的新农村色泽鲜艳。
这幅画卷是广元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
看变迁:人勤天不负 年年好春光
让我们沿着时间线看广元农业变迁。
建市以来,“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成为广元农业发展的强劲驱动力。
“九五”末,全市农村实现越温脱贫,农业和农村经济就此进入一个跨时代的发展阶段。
“十五”至“十二五”期间,特别是“5·12”汶川地震后,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心发生根本性转移。经过艰难探索,我市着力培育农业特色优势大产业,走出了一条山区避旱农业发展之路,并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实现从解决农民温饱到增加农民收入的转变。
再看“十三五”,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三园”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在标准化基地建设、品牌化提升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十四五”已过大半,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以整市建设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为统揽,紧扣“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工作重点,突出抓好粮油、生猪、蔬菜(食用菌)和猕猴桃、茶叶、核桃(油橄榄)、肉牛羊、土鸡等“3+5”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发力推进乡村振兴。
可以看出,我市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硕果:粮丰瓜果香 农稳质更优
我市处于四川北部边缘,山地向盆地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市。辖区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气候多样化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
昭化区昭化镇天雄村的家庭农场直通市场,还在市城区设置了4家无人生鲜柜,蔬菜种植大户赵礼荣年销售额已超过30万元。
苍溪红心猕猴桃制成饮品、果干等,一年四季都可端上餐桌,经过精深加工的农副产品产销两旺。
近年来,我市已先后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和全省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建成全国最大红心猕猴桃、黄茶生产基地,全省最大核桃、高山露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苍溪红心猕猴桃、朝天核桃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我市已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绿色农产品供给地。
期间,因地制宜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让更多人才流向乡村。
田有人管,地有人种。这样一来,也夯实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基础。
粮食产量不断创新高、生猪出栏保持高位增长、蔬菜等重要农产品长期供应充足……形成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我市粮经套种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全国推广,撂荒地整治经验入选全省典型案例,生猪产业发展经验在全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上交流。
仅2023年,我市就有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28项工作获省农业农村厅通报表扬。
看颜值:生态筑绿底 农旅花满园
这些年来,我市深入推进“三大革命”,持续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农村公路提升、乡村水务提质、电网改造、天然气普及;深入推进“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省级试点,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