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炒得有点过热了,还需冷静看待RCEP即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前不久,历经8年、31轮正式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即将诞生,立刻引发了国内外高度关注,更受到一些自媒体“狂热”追捧。
但在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王跃生看来,一开始把调子唱得太高是无益的。他把RCEP签署比喻为“在大环境、大气候不好的时候,吹来的一股清风”,他同时提醒,协定签署只是走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兰萍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雨
吹“清风”带给四川产业链新的布局机会
RCEP在实现市场互换的同时,更为各国实现技术互换构建了非常关键的机制性合作平台。我们正在构建“双循环”格局,这一定是主动的、平等的、对等的循环,是更深层次的技术互换。RCEP不同参与国在技术上的相互结合、交换,将促使中国实现产业链均衡配置和价值链有效运行。同时RCEP给了四川产业链新的布局机会,应抓紧推动一批企业嵌入或建立更精细更完善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记者:将RCEP比作清风,那么它将为我们吹来什么?
王跃生:RCEP的好处,各方人士已说得很多。从全世界和亚太地区角度来看,我认为至少有四个重要的“有利于”。
有利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重建,抵抗反全球化的浪潮。近年来,逆全球化潮流来势汹汹,脱钩断链、保护主义、孤立主义不绝于耳,使得很多人对自由贸易、合作利益、比较优势这些基本经济原则都产生了怀疑。而RCEP的签署,则是逆全球化潮流爆发以来,最重要的一个区域贸易协定。
有利于构建一套提振世界经济的区域经济与贸易投资规则。RCEP作为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它提供的规范将为区域合作带来更多稳定性,从而促进世界经济更好均衡发展,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更快推广和普及,这将有利于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
有利于降低区域内部产业链合作成本,将产业链留在亚太地区。根据规则,成员国之间将消除至少92%贸易品的关税,海关程序将进一步简化。这不仅仅是便于将产品卖出去,更有助于将产业链留在区域、留在当地,继而为当地生产服务,这是稳住全球化根基的重中之重。
有利于消费者福利提升。RCEP落地之后,消费者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域内国家产品,如以更便宜价格享受日本、韩国的高端消费品,享受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特色产品。
记者:对于中国而言呢?
王跃生:RCEP15个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比较优势差异巨大,既给中国带来一定竞争,也会带来巨大市场和巨大商机。
如果把眼光放长一点,从纯粹的贸易拓展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那么,RCEP落地将大大有利于我国产业链的稳定和发展。试想,如果在越南的工厂可以方便、自由、无成本或很低成本从中国获取零部件、配套件和上下游服务,中国某些产业向越南和东南亚地区的转移就会顺利得多,而中国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框架下的产业转移,也会取得更大进展。
另一方面,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步入加速期,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如今,中国与东盟有2025年互联互通的总体规划,有APEC框架下的合作战略蓝图,还有“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共同发展需求。RCEP生效之后,无论贸易畅通,还是投资促进,抑或市场相互开放的程度,双方都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并且,RCEP在实现市场互换的同时,更为各国实现技术互换构建了非常关键的机制性合作平台。我们正在构建“双循环”格局,这一定是主动的、平等的、对等的循环,是更深层次的技术互换,而不是再走原来技术依赖的老路。如此,RCEP不同参与国在技术上的相互结合、交换,将促使中国实现产业链均衡配置和价值链有效运行。
记者:对于四川而言,是否存在一个抓住“窗口期”的问题?
王跃生:有,但准确地说,应该是抓住“布局窗口期”。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RCEP不少成员国都要在区域内局部重新打造已经打乱或中断的贸易链、产业链,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四川产业链新的布局机会,从而推动一批四川企业嵌入或建立更精细更完善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但是,RCEP对大家都是公平的,你不趁机布局,国内国外其他地区就会抢先。可以预见的是,国家也会有系列政策措施,给各省留出探索空间,但国家红利也是有一定期限的。
另外,抓住“布局窗口期”还有一层含义,即抓住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根据协定,RCEP在本地区使用区域累积原则,使得产品原产地价值成分可在15个成员国构成的区域内进行累积,来自RCEP任何一方的价值成分都会被考虑在内,这将显著提高协定优惠税率的利用率,为四川企业构建全新供应链产业链、转型升级提供大好机会。
送“东风”四川对接东盟有了“潜在先发优势”
说先发,是因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加快建设,有利于四川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开展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国际产能合作。说潜在,因为四川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等,还需进一步叠加,才能转化为发展优势。具体可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结合起来。成渝双城一些特色优势产业,可以抓住东盟年轻人特点,优先抢占市场
记者:您曾说过,不要把RCEP利好捧得过高。
王跃生:RCEP不是“从无到有”的直接跨越,不是说这一协定签署,就把封闭的区域彻底打开了,它只是让各国的开放程度更进了一步。
实际上,区域内的统一大市场早已有,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90%的商品已经零关税了,另外东盟和日韩等国也有单独的自贸协定。所以说,RCEP本身是一个利好,但我们不要把利好捧得过高。
记者:哪些利好比较实际?比如,四川与日韩?
王跃生:日韩对四川是比较看重的,去年底,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不是在成都举行吗?而单在成都投资的日韩有关企业已达300余家。
不管什么地区,只要谈到开放,就离不开市场互换和技术互换,只是程度大小而已。市场方面,看看旅游的例子,四川旅游日本营销中心和韩国营销中心都已分别在东京和首尔成立了,RCEP签署,有助于推动四川与日韩进一步对接旅游市场。
而技术方面,日本和韩国在电子信息,特别是研发方面有很强竞争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四川第一大产业,升级后的中日韩贸易关系,可以让四川在电子信息产业链布局上有更多选择。
记者:四川与东盟呢?
王跃生:我认为,RCEP为四川对接东盟提供了一项“潜在的先发优势”。
说先发,是因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加快建设,有利于四川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开展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国际产能合作,最直接的,就是参与满足东南亚逾6亿人的市场需求。同时,四川作为内陆西部最重要的省份,有着自己的经济腹地、经济纵深。若结合起来看,四川地利上不差、经济上更强,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说潜在,因为四川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等,还需进一步叠加,才能转化为发展优势。
记者:具体如何叠加?
王跃生: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结合起来。这分两点看:第一,成渝两地核心优势产业将打开更大增量市场空间。不可否认,成渝两地核心优势产业有一些重合部分,但两地工业基础不同,产业发展重点不同,可以充分整合协作,携手开拓RCEP更大市场。
第二,成渝两地的特色优势产业将加快国际化步伐,有望建立第一个桥头堡。抢占市场,肯定不能“遍地撒网”,需要找准自身优势和市场定位。就看东盟,其40岁以下人口占比高达65.4%,年轻人特点是什么?思维活跃、追求时尚,在消费过程中会彰显出与这个年龄阶层相吻合的追求新颖与时尚等个性特征。而成渝双城一些特色优势产业,可以抓住东盟年轻人特点,优先抢占市场。
进一步说,目光也不能只盯着RCEP市场,成渝双城理应肩负起跨出国门的先行先试任务。目前,国际经贸之间依然存在着法规、标准、文件形成的综合壁垒,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往贸易规则形成的遗留问题。面对RCEP打开的新局面,成渝两地拥有西部最多的要素资源,可以形成合力先行先试。
记者:还有哪些需要注意?
王跃生:要吃下RCEP大蛋糕,离不开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立,需要省与省之间的抱团共进、合作多赢。
客观而言,各省都有自身利益,都希望区域内利润最大化。所以需要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把各省的资源、技术、市场嫁接起来,在省与省之间,强调“经济互补、利益分享”,充分协调各方利益,用市场制度来化解区划纠纷,更好抱团共享RCEP红利。
记者:有一种说法认为,无论国与国、还是省与省之间的合作,都必须在更大范围考虑“利他性”?
王跃生:这种说法也不准确,我认为更需要一种“理性妥协”。
没有利他,最终肯定不能利己,但完全考虑利他也不对。RCEP框架下,只有大家都同时考虑利己与利他,充分合作,继而才能实现合理分工,激活整个区域。
“理性妥协”,就是不再争论利己、利他,而是通过利益兼顾实现共赢,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事实上,随着RCEP成员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财富总量的不断扩大,跨国产业链“咬合”的日益紧密,这种“理性妥协”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别“跟风”四川企业走出去要摸透规则
四川中小企业走出去要注意对“外国特色”足够了解,同时避免使用一些潜规则的打法。同时建议通过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一起抱团出海,大家形成合力,不仅能发挥联动效应,还能规避不少风险。牢记一条核心,走出去是去谋求合作,是一个相互融合、互相理解的过程
记者:您提到跨国产业链“咬合”,在RCEP框架下会有什么新变化?
王跃生:RCEP框架下的跨国产业链建设更需具有弹性,不能“单一化”,否则一处受损,全盘皆输。
对于跨国产业链而言,企业选择某个国家布局某个环节时,都是基于本身战略来考虑的,注重“互补性”,这虽然更有利于规模化高效生产,但也意味着产业链上任何一个环节或国家的生产活动中断,都可能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停摆”。
俗话说,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在RCEP框架下打造跨国产业链时,一要扩大原材料与中间产品的供应渠道,分散断供风险;二是不要过度强调低劳动成本在生产基地布局中的首要地位,而要进一步重视RCEP各成员国的政府治理能力,以及对社会经济的修复能力等因素。
记者:有学者提醒,随着RCEP不断推进,跨国产业链的比重持续增加,一些地方会出现“产业空心化”的问题。
王跃生:提醒是必要的,但不用过度担心。近年来,日本的东芝、松下,美国的微软、苹果等,均在中国及其他海外市场有大规模投资和构建产业链,我们也早已和东盟等诸多国家进行了深度合作,但“产业空心化”的危机也未出现。
真正决定产业是否空心化的,是社会对产业的态度和政府对产业的政策,政府做好政策引导,市场发挥其自身调节力量,是能够避免“产业空心化”问题的。
记者:说到企业,RCEP专门设置了中小企业和经济技术合作两章,在与他国合作落地过程中,四川中小企业应注意哪些问题?
王跃生:先说一个源头问题,四川中小企业千万不要头脑一发热,看到一些观点炒作,一些经济学家大谈利好就往RCEP冲。现实中,企业走出去的情况,远比理论阐释的逻辑复杂、曲折。
RCEP落地是一个复杂过程,就算落地之后,也还有很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中小企业当然想抓住机遇盈利,但更要想到风险隐患,甚至还要做好遭遇料想不到的风险隐患的准备。
记者:您对四川中小企业还有什么提醒?
王跃生: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对“外国特色”足够了解,了解对方国情,认真学习当地法律法规和风土人情,特别是对日韩等发达国家的规范要认清摸透。跨出国门的赢家,永远是那些做到入乡随俗、因势利导、熟悉规范的人。
二是避免使用一些潜规则的打法。一看到东盟一些发展中国家法制不健全、营商环境差,就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把传统那一套“拉关系”“请客”的打法拿出来,实际上,这些东西很多在海外行不通。
记者:应该怎么做?王跃生:现在流行建设境外产业园区,即通过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一起抱团出海,大家形成合力,不仅能发挥联动效应,还能规避不少风险。
RCEP已经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在境外产业园区建设实际过程中,还需更多把当地政府和我们的企业“捆绑”在一起,或由东道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联手建立园区。坚持包容性发展与共享式发展,全力处理好效益和责任、战略利益与商业利益等矛盾。牢记一条核心,走出去是去谋求合作,它是一个相互融合、互相理解的过程。